全体员工回信
2024年7月,在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成立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厦航全体员工回信,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并提出殷切希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我在厦门工作时,曾参与厦航的初创,40年来一直关注着公司的成长。如今看到白手起家的厦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很欣慰。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弘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筑牢安全底线,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上积极发挥作用,为推动民航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7月,是我国首家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的航空公司。在厦门工作时,习近平曾亲自为处于初创阶段的厦航协调解决多个难题,并对厦航的改革发展一直给予关怀指导。目前,厦航运营的国内外航线达到400余条,年旅客运输量近4000万人次,曾获得飞行安全五星奖、中国质量奖等荣誉。厦航全体员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公司成立40年来依靠改革创新取得的发展成绩,表达不忘初心、锐意改革,努力把公司做强做优做大,积极助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决心。
民航局发布
《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交通强国建设
民航新篇章行动纲要》
2024年2月,民航局发布《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部署,进一步坚定战略自信、凝聚发展共识、提振行业发展信心,是新时代新征程指引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导。
《纲要》着眼一流航空运输强国战略目标,明确了相应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加快实现行业发展全面恢复,重回航空运输增长轨道,为新阶段民航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到2035年建成航空运输强国,在行业安全、服务能力、设施装备、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加速迈向国际一流水平,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航空出行需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充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一流航空运输强国,在行业安全、设施装备、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航空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行业治理体系世界一流,成为践行“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典范。
我国航空公司
年旅客运输量突破7亿人次
截至2024年12月15日,我国航空公司完成的旅客运输量超过7亿人次,达到70048万人次,日均旅客运输量超过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1%,较2019年增长10.7%,创我国民航发展历史新高。
2024年,民航市场稳步恢复增长,多项重要运输指标超过2019年。截至2024年12月15日,国内航线完成旅客运输量约6.4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3%,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约14%;国际市场加快恢复,2024年7月起恢复程度连续5个月超过90%,截至2024年12月15日,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超过600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约88%;2024年春运、暑运期间,民航日均旅客运输量分别完成210万人次和229万人次,行业单日最高旅客运输量达到245万人次,较2023年单日最高提高9.8%;行业客座率保持较高水平,行业平均客座率水平超过83%,同比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行业客座率单日最高接近88%。
2024年,中国民航安全态势保持总体平稳,运输生产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运行效率持续提升,企业经营得到改善,投资规模力度不减,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民航发展内生动力和服务国家战略能力进一步增强,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国际民航组织完成对中国
民航普遍安全监督现场审计
根据我国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2011年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国际民航组织(ICAO)于2024年4月16日~30日完成对我国普遍安全监督审计持续监测做法(USOAP)现场审计。这一全球性、强制性安全审计旨在评估各缔约国政府的民航安全监管水平,不仅关注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等基本航空要素,还深入到安全管理体系、人员资质、事故调查等多个层面,确保全球航空运输的安全与高效。
2024年10月4日,国际民航组织航行局致函民航局,送达审计终报。中国民航最终取得90.19分的优异成绩,较2007年的86.78分显著提升,全球排名从第48名跃升至第24名。中国民航安全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为提升公众对民航业的信心、促进行业安全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后续,中国民航局将持续对照国际民航组织相关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订实施详细的整改方案,进一步完善中国民航安全监管体系,并始终秉持开放和坦诚的态度,与国际民航组织开展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推动全球民航业的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的指导意见》发布
2024年7月,民航局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高水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提升民航国际竞争力,更好发挥民航国家重要战略产业作用,为更好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满足人民美好航空出行需求,加快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指导意见》提出,牢牢把握国家对特定地区的战略定位,加强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打造2家~3家世界级超级航空承运人,加快推进“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即强化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航空枢纽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提升成都、深圳、重庆、昆明、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7个国际航空枢纽区位门户复合型功能,提升大连、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厦门、济南、青岛、武汉、长沙、南宁、海口等若干区域航空枢纽功能,稳步推进专业和综合性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指导意见》明确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基本成型;到2035年,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全面建成;到2050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航空企业和一流航空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撑我国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一流航空运输强国。
各地低空经济方兴未艾
2024年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出席发布会,并就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保障航班准点等话题答记者问。宋志勇表示,民航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立足自身职责,统筹推进传统通用航空转型升级与新兴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在继续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适航审定体系和能力建设,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三是推进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四是强化安全运行监管,五是规范市场管理。
2024年,在各项利好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下,各地低空经济方兴未艾,低空航线频繁开通。2024年4月30日,深圳往返珠海的大湾区首条常态化运营短途运输航线正式开通。10月31日,深圳至广州城区及白云机场的低空飞行航线成功首飞。12月10日,四川北川永昌机场至达州金垭机场,再至重庆梁平机场的短途运输飞行航线正式获批准划设,标志着成渝地区首条低空飞行航线正式建成并获批准启用。
我国启动
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试点
2024年9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民航局在京举行可持续航空燃料(以下简称“SAF”)应用试点启动仪式,旨在统筹推进我国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更好促进民航业绿色低碳发展。根据试点工作安排,自2024年9月19日起,国航、东航、南航从北京大兴、成都双流、郑州新郑、宁波栎社机场起飞的12个航班正式加注SAF。
SAF是以可再生资源或废弃物为原料制成的航空燃料,全生命周期减排效果显著,可与现有航空器和民航基础设施良好兼容。此次试点分两阶段实施,将围绕供油保障、油品质量监控、效果评估、机制标准建设等关键领域,同步开展研究探索。为确保安全,试点期间所用可持续航空燃料均已获得民航局适航认证,民航局指导中国航油严格油品质量管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民航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我国运输机队和运输机场的碳强度进一步降低,分别达到每吨公里0.276千克和每客0.869千克,在主要航空大国中处于前列。
2024年9月5日零时,沪昆空中大通道空域优化方案正式启用,标志着连接我国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与昆明国际枢纽的东西向空中交通大动脉由原先的“相对运行单车道”扩容为“单向运行双车道”,航路容量增加32%。
沪昆大通道空域方案涉及沿线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五省和上海市,串联起上海虹桥、上海浦东、杭州萧山、南昌昌北、长沙黄花、贵阳龙洞堡和昆明长水7个机场。
沪昆大通道空域方案主体由两条平行航线组成,东段连通上海终端区,西侧连接昆明机场,形成空中骨干大通道单向循环运行格局。方案新辟航线13条,调整航线9条,新增航线里程4707公里,新辟调整6个机场的19条进离场航线,沿线21个机场的飞行程序相应调整,每日惠及1400余架次航班,约占全国航班总量的8%。
沪昆大通道空域优化方案实施后可显著提升航路容量,使“天路”更宽、更顺畅。自2013年以来,我国民航相继建设完成8条空中大通道及两条复线,大幅增强骨干航路网承载能力,满足了行业快速发展需要,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国航C919国产大飞机首飞澳门
三大航开启C919时代
2024年11月8日,身披五星红旗的国航B-919Y号国产大飞机亮相第十三届澳门公务航空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献礼。当晚,中航集团及其在澳门子公司澳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澳门举办“凤舞919 濠江展风华”——国航C919之夜暨澳门航空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
2024年8月29日,国航、南航同日引进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标志着中国三大航都开启了C919时代,国产大飞机在规模化商业运营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截至2024年末,三大航运营的C919飞机已累计开通15条航线,通航10个城市。
在2024年11月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航与中国商飞签署C929客机首家用户框架协议,意向成为C929宽体客机的全球首家用户。
民航客运全面推广
使用电子行程单
2024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民航局联合发布公告,自2024年12月1日起,在我国民航旅客运输服务领域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以下简称“电子行程单”)。这一革新举措意味着旅客将告别纸质客票行程单,迎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与报销体验。
根据公告,旅客在所购机票所有行程结束后180天内,可通过航空运输企业或代理企业的官网、移动客户端、服务电话等渠道取得电子行程单。单位既可以通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税务数字账户进行电子行程单的查询、查验、下载、打印和用途确认等,也可以通过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查验。
近年来,民航局党组对电子行程单改革高度重视,以全面提升民航旅客满意度和获得感为目标,全力推进改革相关工作。前期,民航局与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密切配合,完成民航开具系统改造及与税务系统对接。经过试点验证,系统运行平稳有序,已具备全国推行的条件。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签署80周年
12月7日是国际民航日,2024年恰逢《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签署80周年。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国际民航组织(ICAO)及其成员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回顾《公约》对全球民航发展历程的深远影响,并为民航业未来的持续发展谋划方向、凝聚共识。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是国际民用航空的宪章性文件,确立了国家领空主权原则,并规定了航空器国籍、航空运输管理、空中航行规则、事故调查和搜寻救援等规范国际民用航空活动的核心制度。《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及其附件所包含的原则、规则和国际航行标准是各国民用航空立法的重要借鉴。时至今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及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决定成立的国际民航组织在保障全球民航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方面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是《公约》创始缔约国,1946年成为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正式成员,并于1947年当选为二类理事国。1971年11月,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通过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为中国驻国际民航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1974年9月,在该组织第21届大会上,中国再次当选为二类理事国。2004年,在第35届大会上,中国高票当选为一类理事国并连任至今。
全球航空运输业
2024年盈利前景改善
2024年6月3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以下简称“国际航协”)宣布,与2023年6月和12月所作的盈利预期相比,2024年航空公司盈利前景改善,但全球航空运输业仍然无法获得高于资本成本的总回报。
2024年,全球航空运输业净利润预计达305亿美元,净利润率达3.1%,高于2023年6月净利润274亿美元、净利润率3.0%的预测,也高于国际航协2023年12月发布的净利润257亿美元、净利润率2.7%的预测。投资资本回报率预计为5.7%,比平均资本成本低约3.4个百分点;营业利润预计达599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三个方面预计有新的历史纪录诞生,分别是总收入预计达9960亿美元(增长9.7%)、总支出预计达9360亿美元(增长9.4%)、航空旅客运输量预计达49.6亿人次,均创历史新高。此外,航空货运总量预计达6200万吨。
2024年12月,国际航协进一步提高了盈利预期,预计行业2024年净利润达315亿美元。
供应链问题
成航空业复苏最大障碍
国际航协在最新的航空运输业预期报告中指出,当前,全球机队的平均机龄已升至14.8年,高于1990年~2024年13.6年的平均机龄。飞机交付数量正从2018年1813架的峰值大幅下降,2024年飞机交付量预计为1254架,比年初预期少30%。2025年,飞机交付量预计将增至1802架,但仍远低于早先预计的2293架。目前,新飞机待交付积压订单(累计未完成订单数)已达到17000架,创历史新高。按照现有交付速度,需要14年才能完成。
此外,飞机停飞让供应链问题雪上加霜。根据国际航协的数据,停航的飞机数量约5000架,占现役机队总数的14%。虽然近期情况有所改善,但停航比例仍比疫情发生前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
跨境电商
推动全球航空货运市场增长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导致跨境电商增长非常迅速。2024年,电子商务包裹已成为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的主流。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全球航空货运量保持了2023年末的强劲增势,前4个月的平均增速超过12%;与2019年同期相比,全球航空货运量增长超过5.3%。与疫情发生前相比,驱动航空货运需求增长的一个新动力是跨境电商的爆发。东南亚最大的航空网络物流综合服务商特力博预测,到2027年,跨境电商将贡献全球空运货运量的近1/3,而这一比例在2014年还不到10%。这一增长主要受亚洲、美国和欧洲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推动。
面对航空货运“量增价升”的局面,不少航企纷纷抢抓发展机遇。埃塞俄比亚航空开通多条跨境电商空运专线,并在2024年建成非洲首个电商物流中心。阿联酋航空在2024年10月宣布购买5架波音777全货机。连同之前的订单,截至2026年底,该公司共有14架波音777全货机待交付。
eVTOL制造商
“扎堆”亮相范堡罗航展
2024年7月22日~7月26日,2024年英国范堡罗国际航空展在英国汉普郡范堡罗机场举办,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领域的制造商纷纷亮相此次航展。这种小型、更安静、可持续发展的飞机备受行业关注。亮相本次航展的eVTOL制造商包括德国的Lilium NV、西班牙的Crisalion、英国的Vertical Aerospace,波音公司旗下的Wisk Aero和Joby展出了其全尺寸原型机,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则展示了其Eve原型机。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动力起降类航空器的应用,未来人们将有更多交通出行选择。2024年10月22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发布了针对动力起降类(Powered-Lift)航空器的规章。该规章为首批动力起降航空器教员和驾驶员队伍审定提供了全面的框架,为动力起降类航空器安全运行提供了必要的框架。
大韩航空收购韩亚航空
凸显行业整合趋势
2024年12月12日,大韩航空正式宣布已成功收购韩亚航空。大韩航空自2020年11月16日通过收购决议起,历时4年终于完成对韩亚航空的收购。2024年12月12日,大韩航空获得韩亚航空发行的1.3157亿股新股,持股比例为63.88%。至此,韩亚航空正式成为大韩航空子公司。
大韩航空计划在未来两年左右完成与韩亚航空的合并工作。目前,大韩航空正在积极制定全面的战略规划,以实现与韩亚航空合并后的协同效应最大化。大韩航空计划通过优化重叠航线的航班时刻及新增航线,为旅客提供更多出行选择,并加大对航线安全运行的投入,以确保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航空服务。此外,大韩航空期望通过此次合并,提高仁川国际机场及韩国其他机场的中转能力。
除了韩国航企的合并,美国阿拉斯加航空收购夏威夷航空以及德国汉莎航空收购意大利ITA航空都在2024年获得了监管部门的批准。全球民航业的合并重组正在持续。
“微软蓝屏”事件
致全球大量航班停飞
2024年7月19日,微软公司旗下部分应用和服务出现访问延迟、功能不全或无法访问等问题,“微软蓝屏”登上全球热搜榜。该事件影响到美国和欧洲多家航空公司、机场,导致大量航班停飞。
由于IT系统崩溃,飞机和地面控制人员的通信受阻,欧美不少航企被迫停飞航班,也有多个机场地面值机系统发生故障。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等监管部门以及美国航空、达美航空、美国联合航空、澳大利亚航空、印度靛蓝航空、荷兰皇家航空、澳大利亚悉尼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德国柏林机场、印度德里机场等企业均发布了服务中断相关警告声明。
“微软蓝屏”事件给全球航空业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也给行业网络安全敲响了警钟。以达美航空为例,截至2024年7月25日,公司共取消超5000架次航班,大量旅客滞留在美国各地机场数日。由于大多数受影响的电脑必须通过手动修复,达美航空依靠人工手动重置了4万台服务器。
大型骨干航企
掀起客舱升级改造潮
为提升旅客体验,全球多家大型骨干航空公司纷纷出台客舱升级改造计划。
2024年3月4日,英国航空宣布了投资高达70亿英镑的转型计划。该计划涉及600多项举措,其中一项是在空客A380飞机上打造全新和独特的头等舱套间。作为空客A380飞机客舱翻新计划的一部分,其全新头等舱套间预计将在2025年底~2026年初首次亮相。
2024年11月4日,新加坡航空方面表示,到2030年底,公司将斥资11亿新元对41架空客A350-900飞机进行客舱升级。印度航空也宣布启动超4亿美元的客舱翻新计划,翻新计划将从27架空客A320neo飞机开始,随后扩展至包括波音787和波音777飞机在内的40架宽体机。从2024年9月起,阿拉斯加航空在执飞短程航线的窄体机上增加了头等舱座位数量,涉及超过200架飞机。美国联合航空则对执飞国内短程航线的超过200架飞机进行全新头等舱座椅改造。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汉莎航空近两年投资25亿欧元实施了包括头等舱在内的设备升级与改造。
美国低成本航企
争夺高端市场
2024年7月25日,美国老牌低成本航企美国西南航空宣布,将结束其长期实施的“先到先得”座位政策,引入高端舱位并首次允许旅客提前预订座位,这是自1971年该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运营政策调整。几天后,美国精神航空宣布,自2024年8月起推出高端舱位和新的票价类型,这标志着该公司“平价”商业模式发生重大转变。美国西南航空和精神航空的政策调整意味着美国低成本航企开始转换赛道,以争夺高端市场。
2024年9月,捷蓝航空宣布将于美国波士顿和纽约设立机场贵宾室,这是该公司自创立以来的首次尝试,标志着捷蓝航空在提高服务质量及吸引高消费客群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此举不仅是为了与达美航空、美国航空等传统航空公司竞争,也反映出低成本航空在高端市场上快速扩张的趋势。
中东局势动荡
影响航班运行
2024年,中东局势动荡的深度、烈度、广度和复杂程度多年罕有。这也对民航业运行产生了较大影响。2024年4月13日,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以色列领空关闭,约旦、伊拉克、黎巴嫩等中东多国宣布暂时对所有飞机关闭领空。由于中东局势不断升级,德国汉莎航空宣布往返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与伊朗首都德黑兰的航班继续暂停。这意味着汉莎航空将暂停往返贝鲁特的航班至2025年2月28日,暂停往返德黑兰的航班至2025年1月31日。
无论是俄乌冲突背景下“西伯利亚黄金航线”被切断,还是中东地区一些国家关闭领空,都导致航空公司航班频繁改道,面临成本增加、航班效率降低以及服务质量下降的困境。根据国际航协发布的数据,航班改道与延误给航空运输业带来的损失每年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这不仅影响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会对相关供应链造成冲击。
来源|中国民航网
电话:010-84323666 传真:010-84323600 邮箱:publicservice@caacmuseu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首都机场辅路民航20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898号 Copyright@2018 民航博物馆 京ICP备160290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