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公告>>公告 >> 详情
强国之翼——民航博物馆大飞机科普活动正式上线 2021-05-29
  图片53.png

  

  图片54.png

  

  图片55.png

  

  2014年12月30日,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向中国商飞公司颁发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证。2015年11月29日,ARJ21飞机交付首家客户成都航空 。2016年6月28日,ARJ21飞机正式投入航线运营。2019年10月26日,ARJ21飞机首条国际航线开通。2020年6月28日,ARJ21飞机正式入编国航、东航、南航机队。截至2021年5月20日,ARJ21飞机交付8家客户,机队规模达到50架,累计开通航线180条、通航城市88座,载客250余万人次。 

  在全国科技周到来之际,为献礼建党100周年,在中国商飞和民航局适航司的指导下,民航博物馆举办国产大飞机线上科学传播活动,向公众传播大飞机创业精神、民航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动一:国产大飞机故事汇(与大家分享大飞机研发、制造、审定、飞行中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图片56.png

  

  活动二:“童心向党,故事我讲” 

  我们的精彩故事分享完了,您是否也了解大飞机相关故事呢?建党百年,民航博物馆真诚向广大中小学生发出征集通知,征集您所了解的大飞机故事、民航人故事及其他反映正能量的故事等,可以是书本中打动您的故事,也可以是感动您的身边事身边人等。要求录制成5分钟以内的视频(可采用朗诵、讲故事等形式,文件格式为mp4,开头做简短自我介绍),发linhong0903@126.com,文件命名为故事名+姓名+手机号,并附100字以下个人简介。博物馆择优在官网展播,前10名提交作品的有精美礼品噢!快快参与吧!征集截止时间为6月25日,联系电话:010-84323615。 

  那现在就快来看看我们分享的这些故事吧~ 

  故事一 吴光辉:将大飞机打造成中国高端制造的新名片 

  2017年5月5日14时,上海浦东机场,一架蓝绿涂装、尾翼上标有“C919”字样的飞机从第四跑道启动,滑行,加速,轻盈一跃,宛如一只矫健的雄鹰,昂首飞上蓝天。 

  那一刻,现场沸腾了,掌声、欢呼声响彻云霄。欢乐的人群中,有一位身材中等、体型微胖、身着草绿色指挥服的银发长者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 

  图片57.png

  

    C919绝对是中国制造 

    C919首飞成功,开创了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新时代。 

    首飞成功后,吴光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来说,C919的每一条线,每一个面,每一个元素,都是我们自己的,每一个‘DNA’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显然,C919是一个全新的机型,中国商飞作为主制造商,除了要进行大量的技术攻关外,首先要做好飞机总体的顶层设计。主制造商只有对飞机的总体情况把握清楚了,才能给出各个系统的技术参数,指挥供应商该怎么干,要提交什么样规格或性能的产品。如果主制造商自己还没弄明白,那供应商就更是两眼一抹黑了。正因为我们自主进行了顶层设计,才敢拍着胸脯说,C919是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是我们自己的大飞机,绝对是中国制造! 

  实际上,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是现代国际民机产业的主要模式。主流飞机制造商,像波音、空客、庞巴迪和巴航工业等,都采取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组织全球范围最优质的资源进行生产,以确保飞机的竞争力。因此,虽然C919采用了一些外国供应商的产品,但无疑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 

  再难也要把大飞机搞上去 

  大型客机研制是一项高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征。放眼当今世界,能够研制大型客机的只有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大型客机市场基本上为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所垄断,大型客机研制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即使再难,也要把大飞机搞上去! 

  中国商飞公司成立以来,“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一直是每个商飞人的心愿。牢记着这个宏伟目标,吴光辉和一些年轻工程师一起没日没夜地奋战在研制一线。“5+2”、“白+黑”早已是家常便饭。 

  2017年初,C919首飞之前,曾经在浦东机场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地面试验。在此期间,吴光辉基本上每天都待在现场,以便及时掌握试验情况,协调解决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有时晚了,就在试验基地的倒班宿舍里住上一宿。在一些年轻工程师眼里,吴光辉不仅是一位领导,一位专家,更是一位率先垂范的长者和无私奉献的楷模。 

  在吴光辉看来,研制C919的这些年,困难很多,挑战很多,但收获更多:机型首飞、基础设施和试验设备日益完善、产业链初步形成、一支年轻的队伍正在成长、成熟…… 

  一生坚持的事业和炽热的情怀 

  要成为一名飞机总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经过哪些修炼?秉持何种精神?一些熟识吴光辉的人从他的个人经历中提炼出两个关键词——“事业”和“情怀”。 

  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吴光辉的话语很朴实——“小时候,我就喜欢摆弄一些电子零件。高中时,我自己动手组装了一台收音机。当时也没什么钱,就拿一个胶木板,钻个孔,打个铆钉,一个变压器,一个整流器,调台的是一个空气电容。组装成功以后,效果还不错,平时能听听新闻什么的,还能帮助学外语。应该说,这个爱好对我最后走上航空之路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吴光辉考取南京航空学院,在千军万马中闯过了独木桥。到学校报到那天,他一个人从汉口坐船到南京。回忆起当年的时光,吴光辉感慨地说:“我刚进校的时候,学习基础不是特别好,在物理、化学、英语等课程上和其他同学相比差距还不是很大,但是高数明显感觉很吃力。”为了赶上其他同学,吴光辉比别人下了更多工夫。每次上完课,吴光辉就到自习室或图书馆看书,把课余时间几乎全用在复习和自学上。有时为演算一道高数题,他长时间沉浸其中,等大功告成后抬起头,突然发现整个教室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大学毕业后,吴光辉被分配到位于陕西阎良的603所工作。数十年后,回想起当初的一幕,他感觉自己很有些幸运。“毕业以后,我去的单位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呢?一是有项目,有任务,这样年轻人就有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有的时候,对于年轻人来说,事情太少,担子太轻,并不是好事。另一个好处是我的单位在阎良,阎良被称为中国航空城,航空工业的底子比较好,但地方比较闭塞,交通不是很便利,这样在客观上有利于静下心来钻研业务。” 

  “那个时候,从阎良到西安,坐个车还得三个小时。去一次西安,一大早上走,晚上才能回来。我记得当时从西安到阎良的最后一班火车是晚上六点左右,汽车四五点就没有了。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很少外出,最多就是过年回家乡看望父母。在我的印象中,除了春节的探亲假,我二十多年没有休过年假。这么长的时间,我就专注地干航空这件事,别的基本上没怎么想。” 

  “另外,我觉得搞我们这一行的,都有一种航空情怀,一个航空报国的梦想。这可能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独有的,跟现在年轻人的想法不太一样。说到自豪感,我有一个很深的印象。我工作以后,看到一些图纸上面写的是秘密,甚至有时候是绝密,顿时觉得自己一下子高大尚了很多。这种职业荣誉感伴随了我的一生。” 

图片58.png 

  

  吴光辉的经历中,似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平平凡凡地走来。要说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可能就在于他始终坚持航空这一事业,始终怀着一种炽热的报国情怀。 

  一定要让中国人坐上自己的大飞机 

  当前,C919已经进入取证试飞关键时刻。 

  “取证试飞,有很多高风险科目,每往前走一步,也都非常艰难。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鸟撞试验。C919首飞的速度是200海里/小时,但以后我们要飞到350海里/小时,甚至更高。而且,我们选择的最大的鸟是8磅重,比以往单通道飞机都要严酷,向飞机撞过来,速度不一样,撞击的力也相差很大。” 

  尽管未来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吴光辉信心满满。“经过ARJ21和C919项目的锻炼,一支年轻队伍正在快速成长。研制过程很艰苦,收获也很多,但我感觉最大的收获是看到年轻人的成长,这也是我最高兴的地方。中国商飞是一家年轻的公司,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76%。这支队伍在经验方面有所欠缺,但是有朝气,肯拼搏。这一批年轻人后劲非常足,尤其经过ARJ21和C919项目的锻炼。我自己也有一个切身感受,公司成立初期,我和年轻人谈工作,他就两眼看着你,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不是这样了,我跟他们谈工作的时候,有时候一个问题要讨论很长时间,有互动,甚至有分歧、有辩论,这说明他们成长了,有自己的分析,有主见了。” 

  虽然前方依旧荆棘密布,依旧困难重重,但只要有像吴光辉这样的一批矢志蓝天、无私奉献的民机人,中国大飞机一定能够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的新名片。   

附件:
分享到
  • 微信
  • 微博

电话:010-84323666 传真:010-84323600 邮箱:publicservice@caacmuseu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首都机场辅路民航20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898号 Copyright@2018 民航博物馆 京ICP备160290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