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公开 >> 详情
民航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报告发表日期: 2025-02-18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民航博物馆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在组织上强化人员配备,系统开展科普工作。1名主管馆领导具体分管科普工作,有专门组织实施科普工作的社会教育部,配备稳定的师资队伍,在编人员7人,专职负责科普活动管理岗位2人。民航博物馆学术委员会负责指导科普教育工作。

  民航博物馆将科普工作纳入《民航博物馆“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在《民航博物馆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中具体落实。为规范民航博物馆科普活动流程,提升科普活动质量,制定《民航博物馆科普活动管理办法(试行)》《民航博物馆社会教育物资管理办法(试行)》。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民航博物馆总占地面积220亩,分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两部分,其中室内展区面积8000平方米。有广阔的学生活动空间:3个多功能报告厅,分别可容纳286人、107人、107人;设有专门的科普教室30平方米,科普互动区域1616平方米,作为未成年人教育活动场所;馆内一层和地下一层空间较大,可以临时开辟空间开展科普活动;馆外活动空间大。2024年,对外开放天数314天,接待观众221475人次。

  民航博物馆建设行业特色鲜明的互动体验类展教设备,科普互动区设有空客A320、西锐、梦幻三种类型飞行模拟器共计六台,为不同年龄观众提供飞行知识学习、体验模拟飞行驾驶的互动平台。

  2024年新增互动体验类科普设备3种:便携式桌面飞行模拟器3台、机翼表面流体演示装置1套、伯努利气压吸合演示装置1套;购买科普活动用桌子1批次。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民航博物馆充分利用馆特色优势资源,丰富博物馆教育活动形式,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截止到2024年底,共完成策划组织各类科普活动220场,参与观众共9797人次,其中青少年5173人次。

  1.“请进来”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1)开展“科普民航”系列活动171次,参与观众共计3758人(其中科普讲座145次、参与观众2683人;民航科普大讲堂4次、参与观众192人;民航读书会5次、参与观众327人;专家导览17次、参与观众556人)。

  2)开展“航博奇妙游”主题活动28次、参与观众2567人。

  3)开展“民航科普嘉年华”3次(7场)、参与观众1080人。

  4)其他动手制作体验类活动等13次,2189人。

  2.“走出去”科普活动情况

  1)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鼓楼主场活动,开展民航科普嘉年华活动1次(5场),参与观众108人。

  2)联合四川航空公司进北京市八十中嘉源学校开展航博奇妙游活动1次,参与观众229人。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开展9次活动、参与观众726人。

  2.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1)在11日至224日期间,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开展活动24次,参与观众2775人。

  2)在518618日国际博物馆月期间,开展活动19次,参与观众1178人。

  3)在5月全国科技周期间,开展活动3次,参与观众309人。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1.预约平台:

  https://bjmuseum.org.cn/appoint/#/home/order-pre?id=913&wxlogin=od8-xw3cvAaRBXe7BNc58J1ucJpU&is_snapshotuser=0

  2.新媒体平台情况:民航博物馆现拥有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科普中国科普号四个新媒体平台

  民航博物馆官网:http://www.caacmuseum.cn/

  民航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民航博物馆

  微博:@民航博物馆

  https://bjmuseum.org.cn/appoint/#/home/order-pre?id=913&wxlogin=od8-xw3cvAaRBXe7BNc58J1ucJpU&is_snapshotuser=0

  科普中国科普号:

  科普民航 · 科普号 · 科普中国网 (kepuchina.cn)

  3.新媒体平台发布数量及阅读量

  官网相关信息发布220条,浏览量达到458026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7万余次。微信公众号共发文185篇,粉丝数增长至184383人,相比2023年底增长率近40%。微博总浏览量达到793083次,粉丝数2721。科普中国科普号共发布内容30篇,累计阅读量达到327763次。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民航博物馆搭建科普教育平台,动员业内外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如国产大飞机工程师、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机务工程师、中科院各研究所博士生和硕士生等行业内外科技领域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民航科学技术普及工作。2024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共计235人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1.民航博物馆从事科普教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共12人,注册科普志愿者124人。

  2.博物馆重视科普人员业务培训,2024年开展业务培训5次,其中,专职人员业务培训8人次,兼职人员业务培训4人次。具体如下:

  2024624-28日,博物馆之城专题研讨班,1人;

  2024818日,2024年朝阳区讲解员培训班,4人;

  2024121-6日,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第八期教育人员培训班,4人;

  20241129-1220日,沉浸式交互动漫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的沉浸式展览研修班,2人;

  20241224日—27日,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培训,1人。

  3.截止到20241231日,科普相关收入138.1万元,科普相关支出199.84万元。

  二、特色工作

  (一)品牌活动简介

  民航博物馆持续打造三大民航科学教育品牌活动,包括“科普民航”系列讲座、“航博奇妙游”研学活动和“民航科普嘉年华”科普盛宴。三大教育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科学教育平台作用,主动承担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基地等平台职能,着力打造“常态化科学讲座——专门化研学实践——集中性科普盛宴”三个层次,涵盖不同年龄段与教育背景受众,侧重不同科学知识结构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其中,“科普民航”系列讲座长期保持高频率更新。民航博物馆同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引入其品牌科普项目“春分工程”,安排中国科学院大学各培养单位的硕士生、博士生来馆授课,从多学科角度介绍行业相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背景知识,同时邀请商飞北研、空客中国、AMECO等业内单位科普志愿者来馆开展科普讲座,丰富讲座内容供给。

  “航博奇妙游”系列研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博物馆科学教育寓教于乐的特点。民航博物馆主动邀请民航业内各单位一线工作人员担任“航博奇妙游”活动科普老师,并通过博物馆展览参观、沉浸式专机登机体验、科普讲座、手工制作、集章打卡、科学小实验等多种形式,将最新最权威的民航科技知识带给青少年,让深奥的科学知识不再枯燥无味,让民用航空从神秘的“高空”回归到孩子们中间。

  “民航科普嘉年华”活动以完全开放的形式面向观众,在馆内外多点位全时段同时开展多项科普活动,营造科学传播氛围。该活动多次受到全国科协、北京科协与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等表彰,并收获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获得奖励

  1.202412月,获全国科普日活动暨第十四届北京科学嘉年华优秀组织单位。

  2.202412月,《航博奇妙游——大飞机工程师面对面》获全国科普日活动暨第十四届北京科学嘉年华优秀活动。

  3.202410月,被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评为“千馆并进 筑基科素”联合行动优秀组织单位。

  4.202410月,“民航科学教育系列活动案例”入选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主办的2024 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项创新案例。

  5.20249月,民航博物馆系列科普活动被北京市科普基地“双百促双减”活动中评为“特色科普活动”。

  6.20243月,社会教育部张晶晶同志荣获第二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博馆推选展示活动“十佳讲解员”称号。

  三、问题不足

  科普活动形式较为传统,沉浸式、体验感、互动性不强,数字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暂未形成一批质量好、传播广的优质原创科普课件、视频、书籍等社教资源库,也尚未建设一套涵盖课件、教材、绘本、视频、研学设计、科学艺术创作相融合、循序渐进、完整的民航科普产品供给体系。

  四、工作建议

  希望中国科协关心指导行业博物馆科普工作,在北京市的博物馆之城建设、科技馆之城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重大项目上突出行业科技类博物馆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科普项目立项方面适当向行业博物馆倾斜,设立专门的行业博物馆科普专项,带领行业博物馆学习科技馆办馆经验,指导行业博物馆将行业优势同博物馆属性充分融合,发挥出行业博物馆的资源优势和民航特色。

 

分享到
  • 微信
  • 微博

电话:010-84323666 传真:010-84323600 邮箱:publicservice@caacmuseu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首都机场辅路民航20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898号 Copyright@2018 民航博物馆 京ICP备160290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