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公开>>信息公开 >> 详情
民航博物馆“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发表日期: 2023-12-31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民航博物馆要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必须以“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系统谋划,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章 基本概况

“十三五”以来,民航博物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民航局党组工作部署,在藏品保护、陈列展览、开放服务、教育传播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开放服务水平逐步提高。近五年接待观众30万人次,团队900余个,参观人数逐年增加;制订相关规章制度,提升开放服务质量;实行分众化导览,通过讲解员专业讲解、志愿者义务讲解、语音自助导览等多种方式,提高讲解受众率。

——藏品数量稳步增长。藏品征集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民航系统单位和个人的大力支持,每年新征集藏品近千件,截至“十三五”末,共有藏品10409/套,实际数量30147件。

——陈列展览质量显著提升。近五年举办7个展览,其中“昂首 展翅 高飞——新中国民航70年发展历程展”、“启航——纪念新中国民航七一、八一开航70年展”入选国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逆行飞翔——中国民航抗击疫情摄影书画作品展”首次同步推出线上线下展。

——社会教育内容日益丰富。开展社会大课堂、夏(冬)令营、研学教育、航空知识讲座,打造特色科普互动区,开发文创产品,树立品牌意识。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成立民航博物馆党委,基本完成改革过渡期任务,以制度建设引领工作标准化专业化,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我国民航已由单领域航空强国进入多领域航空强国建设新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航博物馆亟待提高策展能力,推出更多原创性主题展览;亟待优化藏品征集体系,加强研究阐释;亟待提高社会教育服务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民航科普教育;亟待弥补短板弱项,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充分发挥在民航行业文化建设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航和文博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遵循《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和《“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贯彻民航局党组“一二三三四”总体工作思路,入主流,强特色,服务民航强国建设和民航高质量发展,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博物馆之城”建设,在宣传民航的窗口、民航科普教育的平台、民航文化建设的阵地、民航党性教育基地和民航安全教育基地等方面彰显民航博物馆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藏品资源属于社会大众的观念,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一批专业性强的鉴定人才、文保人才、策展人才和管理人才。

——坚持特色办馆。立足民航博物馆自身特点,把握博物馆使命目标,找准博物馆事业发展关键点,实现行业与文化相结合。

——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博物馆展览展示和社会教育职能,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业务开展,激发文化创造力。

——坚持开放共享。打造民航行业文博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按照 “活起来、火起来、热起来”的要求,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加强博物馆行业交流合作。

    三、发展目标

民航博物馆影响力显著增强,年接待观众人数和文创收入稳中有升、连年递增;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览传播、民航科普教育、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态势基本形成;通过国家二级博物馆定级评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形成文创特色品牌;民航博物馆联盟初具规模,建立健全总分馆制;初步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态园林式自然科技类博物馆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着力提升藏品管理能力

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提升入藏质量,优化征藏体系;树立行业专业化收藏理念;推动藏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加强藏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藏品基础性研究,实现藏品资源共享利用。

——优化藏品收藏体系。树立专业化收藏理念,注重系统性征集,加强民航史、民航科技、民航精神等专题收藏,补充口述史征集;设立藏品征集基金,拓展入藏渠道,提升入藏质量,形成特色鲜明、种类丰富的藏品资源体系。年征集藏品500件以上,藏品总数达到3.25万件以上。

——加快藏品信息化进程。藏品图像资源数据采集比例达到藏品总数60%。加大基础信息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力度,可下载图片信息占藏品总量的40%以上。

——加强藏品保护修复工作。改善藏品保存环境,建设标准化藏品库房。提高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水平,建设藏品修复室。强化预防性保护,编制《民航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

——持续推进藏品基础研究工作开展民航重要文化遗迹遗存调查;充分挖掘藏品内涵,科学阐释藏品价值,拓展藏品运用方式,广泛传播藏品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完善《民航行业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每年完成15件以上重要馆藏定级工作,开展行业内其他文物藏品定级工作。

 二、着力加强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树立学术立馆、科研兴馆理念,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交流水平,初步建成民航行业文化交流中心、民航史研究中心。

——建立健全科学研究机制。健全完善学术委员会章程、工作规程等制度性文件并全面实施;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跨界、跨学科合作;建立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将科研与日常业务工作相结合,鼓励科研成果评奖申报。

——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加大自主科研立项支持,建立科研经费筹集使用管理机制;加大馆藏飞机、文献等系列藏品研究,积极组织申报并承担一批科研课题;鼓励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全馆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篇,每两年出版1本学术论文集,配合展览出版图录和教育读本。

——加强学术合作交流。依托行业联盟和馆际合作,与民航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以及文博单位加强学术合作与交流。每年参加民航、国内省级以上和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立足国内,瞄准国际,独立或联合其他单位举办学术研讨会及论坛3-5次。

三、着力提升陈列展览质量

以重建民航博物馆展陈体系为引领,以入围全国博物馆精品展览为目标,提高展览策划水平,丰富完善展览形式,提升陈列展览质量,扩大陈列展览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构建陈列展览新体系。改造提升基本陈列,策划并实施“民航科普展厅”。结合馆藏,每年策划3-6个以民航行业特色为主的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加强展览项目交流,举办各种联合展览、互换展览,进行巡展,将展览“送出去”。

——提升办展质量。树立精品意识,加强数字化展示及体验手段,丰富陈列展览形式。加强对策展人才的培养,提升策展专业水准,探索建立独立策展人制度,充分调动和利用全馆力量,跨部门多维度合作的策展人项目负责制;按照“三贴近”原则,面向社会征集遴选具有鲜明教育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陈列展览策划方案。建立展览评估和优秀展览激励奖励机制。

四、着力打造民航科普教育品牌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开发特色鲜明的科普教育品牌;积极践行当代民航精神,创建民航科普教育服务、传播和社会参与新体系;加强交流合作,营造热爱航空、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强化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整合利用博物馆特色优势资源,丰富博物馆教育活动形式,举办各类讲座、论坛或其他社会教育活动;配合专题科普活动出版博物馆教育系列科普书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趣味性、体验性;创建各级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壮大博物馆科普教育队伍。建立健全科普教育队伍,吸纳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民航行业在职或退休员工等加入志愿者队伍,扩大民航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力量;定期组织高级职称以上专家、馆领导亲自示范专业导览活动,助力打造民航科普教育品牌。

——拓展博物馆科普教育服务。建立科普教育服务联合体,结合学校课标及教材,开发民航特色课程,开展学生研学实践活动;落实“双减”政策,协同区域博物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丰富青少年课外教育活动;拓展民航科普知识传播渠道,探索流动民航博物馆进机场、学校、社区的有效机制。

五、着力提升开放服务水平

坚持真情服务底线,提供规范化、标准化公共服务,探索完善新时代民航博物馆开放管理模式。

——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品质,推行标准化服务,编写和实施《员工服务手册》《员工培训教材》《观众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等标准化手册。

——建立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以内部监督为主、观众满意度抽样调查为辅的公众服务质量考核体系,完善公众服务提升机制。开展观众调查和观众行为分析,建立公众满意度指标和反馈机制,为观众提供互动交流、咨询留言、在线访谈和网上调查等公众服务栏目,设立“馆长信箱”和“馆长接待日”。

——优化公众服务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志愿服务内容,着力培养志愿者型讲解员;建立讲解员业务培训考核机制;完善志愿者及讲解员的奖惩机制;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以观众调查结果及评价反馈情况为基础,提供分众化传播服务,优化参观全过程服务。

六、着力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

补齐信息化建设短板,加快馆藏资源数字化,增强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能力。

——加快完善博物馆管理信息平台。升级行政办公信息化系统,实现人财物等管理信息系统集中统一;统筹内外网建设,实现馆区无线网络全覆盖。

——积聚馆藏数字化资源。启动馆藏资源数字化工作,建立数字资源采集、加工、传播、展示的标准和流程,建立馆藏数字资源管理系统。

——开发观众服务网络平台。改版门户网站,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提供分众化专业服务。统筹推进开发观众预约入馆、自助导览服务、参观大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功能,为观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启动智慧博物馆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改进藏品保管流程,增强藏品保护能力,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藏品和实时获取藏品保护环境数据。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为观众提供个性化馆内参观服务体验。

七、着力开发特色文创产品

把握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示范单位的机会,以为公众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宗旨,深度挖掘和整合民航博物馆藏品资源和展览资源,探索公司合作运营模式,逐步形成创意含量高、品类全、分层次、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民航博物馆文创品牌。

——构建公司合作运营新模式加强馆藏资源挖掘、开放和共享,吸引社会力量深度合作,通过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推出具有民航特色的、实用的系列文化创意精品,基本形成一批全国知名的民航博物馆自主研发文创品牌集群;探索由第三方合作公司提供专业团队,进行整体规划和研发、生产、经营,逐步实现民航博物馆从经营主体到投资管理主体转型。

——推动科教旅游融合发展以航空多元文化为抓手,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研学旅游线路;探索“1+1+N”合作经营模式,开发有影响力的融合型文创产品,打造“民航科教”文创品牌;探索构建民航博物馆分馆及联盟模式,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努力将民航博物馆现有空间经营好、利用好、发展好。

——进一步将“互联网+”和航空文化、科普活动、藏品研究、文创产品、宣传传播、网络销售无缝对接依托自身创新优势,深入研究把握互联网条件下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迅速开启新时代的网络营销,依托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打造民航博物馆文创品牌和专属IP形象。

八、加强安全保障及应急管理

以创建平安博物馆为目标,树立民航博物馆大安全理念,建立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多层面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

——完善管理机制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筑牢安全管理防线;健全以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水平、效率为导向的安全管理考核工作机制;优化完善各级安全管理架构,形成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

——提升安防能力。针对民航博物馆安防系统使用年限长、设备损坏、线材老化、系统功能缺失等情况,将现有监控系统升级为高清数字化智能监控系统,补齐监控点位,消除监控盲区;升级改造门禁、园区周界防入侵系统,全面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加强应急处突。进一步规范应急设施设备和物资储备管理机制,引入专业化、智能化应急装备,统筹各场景下的应急保障设备设施、物资及器材;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突发事件初期处置能力。

——强化日常监管定期组织对民航博物馆场所环境、设施设备、消防管理、内部安保等方面进行安全自查,持续消除隐患。开展全员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建设专兼职安全管理队伍,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九、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人社部、国家文物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着眼新时代文博事业发展,内培外引,多措并举,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人才队伍。“十四五”末,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0-50人的规模,为建设一流博物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岗位目标管理与人员聘用相结合的用人机制,明确岗位职责、目标任务、聘用条件和考核指标;公平竞争,竞聘上岗,实现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实施激励政策,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建立科学的员工考核、奖励制度并推进实施。

——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岗位结构,建立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项目管理机制,承担民航博物馆重大项目,开展科研学术研究,鼓励全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所占比例。

——加强中层管理干部培养选拔。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大力选拔任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做好干部选拔计划,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队有序、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储备库;管理岗位实行任期制,定期进行轮岗;打通各类人才内部转岗通道,探索建立独立策展人和流动岗位,加强考核监管。

十、加强传播服务与跨界合作

开展多元传播服务,扩大博物馆影响力;实施“博物馆+”战略,促进民航博物馆与学校、科研院所、媒体、企业、社会团体等的跨界融合。

——构建传播体系。加强与传统媒体、新媒体资源合作,配合展览与社教活动,开展系列化、多样化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三微一端”优势,开展云展览、云教育,丰富展示内容和展现形式;优化网站服务功能,增加互动式、参与式板块,助力打造博物馆品牌形象。

——拓展合作渠道。扩大社会参与力量,加强与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民航机场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合作;深化与民用航空类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合作;促进文旅融合,探索构建区域文化旅游融合体。

——搭建交流平台。联合国内国际、业内业外,深入开展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民航精神;普及航空科学知识,坚持传播科学思想,积极践行科学精神。

十一、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遵循中央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体部署和民航局政策法规,探索建立新时期民航博物馆事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坚持政事分开的改革方向,探索文化体制改革新模式,创新和完善业务运行模式,建立多元化经费保障渠道,建立健全绩效监督考核机制。

——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升内部治理水平,规范运营收支管理,建立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为依据,以标准化规范化为内涵,对制度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和构建,通过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更好地促进内部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形成特色管理文化。

——探索建立民航博物馆联盟和总分馆制。逐步将民航高校博物馆、国有企业博物馆等纳入行业管理体系,开展联合认证,共同促进民航行业博物馆开放服务水平。

十二、推进博物馆绿色发展

贯彻绿色是高质量发展底色和基本形态的发展理念,把握发展新机遇,围绕加强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实施供热制冷系统、照明、绿化灌溉等绿色改造,夯实博物馆绿色发展基础。

——直燃机系统低氮改造。根据北京市有关燃气设备低氮改造工作要求,完成博物馆全部直燃机低氮改造任务,为促进氮氧化物进一步减排,推进首都清洁空气计划落实,加速空气质量改善贡献力量

——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建设。配合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推广工作,便利在馆职工、来馆观众使用新能源汽车出行,在博物馆园区内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建设,助力绿色出行。

——因地制宜使用太阳能照明。使用太阳能景观灯替换现有的草坪景观灯,在需要夜晚导向指示、门牌、路口标识处增加太阳能标识灯,在园区广场、道路周边安装太阳能路灯,在尽量减少市电照明、保证电力节能的前提下,完善博物馆功能性照明。

——雨水中水补充绿化灌溉。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式博物馆的发展目标,园区绿化面积逐步扩大,植物景观、环境美化措施越发多样,博物馆所在区域并无中水管网,建设雨水收集与雨水、中水存储系统,补充绿化灌溉,促进水资源降耗。

——针对性加强基础建设。全面落实民航博物馆功能布局改造建设规划,通过优化园区展陈布局、科普场地、文创空间、通行路径、绿化景观,改善服务设施,提升安防能力,为游客打造安全、舒适、优美的参观环境,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博物馆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内生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起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建设民航强国的磅礴力量。

二、落实规划实施责任

坚持做到规划落实有主体,任务完成有考核的责任机制,明确规划职责分工,目标考核责任和各项工作标准,建立形成例会、专题会通报制度。部门年度工作计划要贯彻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将本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计划指标体系,设置年度目标并做好年度间的综合平衡,合理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将部门工作任务纳入全体职工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细化到职工年度目标管理任务中,将完成情况作为职工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

三、强化实施监测评估

坚持完善本规划的信息管理、激励约束、绩效考核等工作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规划宣传、教育培训、服务指导和检查督导等工作,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阶段性工作经验。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建立任务清单,督促任务推进,形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完善评估结果应用,把监测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工作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视情开展中期调整。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情况按程序提请党委会审议。

四、提高政策协同保障

坚持规划定方向、资金作保障、其他政策协调联动的机制。按照本规划的目标任务,合理增强重大任务资金保障、年度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积极争取上级增加经费投入,财政专项和其他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根据博物馆功能布局改造建设规划做好增加展陈及库房面积等各项重大项目的资金落实。拓宽社会资金来源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基金会等融资渠道在博物馆的应用,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博物馆建设。建立健全预算资金绩效评估机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测评估和动态调整,切实做到资金保障合理、高效,为规划落实提供坚强保障。

 

 附件

民航博物馆“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主要指标(2021-2025年)

指  标

目  标

定级评估工作

依据《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等相关规定,按照国家一二级博物馆的标准

在“十四五”期间达到国家二级博物馆标准,力争在“十四五”末期达到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

创建4A级旅游景区

依据《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

在“十四五”期间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为游客打造舒适优美的参观环境。

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依据《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实施细则》

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做好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明确创建内容,按计划开展工作。

 

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

藏品管理信息系统

藏品信息采集比例达到60%,加大基础信息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力度,可供下载图片等信息的藏品比例达到藏品总量的40%以上。

举办国内学术会议

3-5(独立或联合其他单位举办)

参加国内省级及以上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

5(每年参加1次)

编辑出版论文集

3(每2年出版1本)

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60(每年12篇)

科研课题

1-2(本馆独立或牵头承担科研项目)

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

陈列展览数量

每年举办3-6个展览,原创、引进或合作办展。

陈列展览质量

展览内容丰富,展览形式多样,观众满意度高。

陈列展览体系

构建包含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的展览体系。

 

 

 

 

社会教育

获得国家级或省级教育基地称号(个)

2(在成功申报地市级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申报国家级基地,含科普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获得地市级教育基地称号(个)

2(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地市级基地的申报工作)

每年举办讲座、论坛或社会教育活动(场次)

30(延续民航科普知识大讲堂、节假日及特殊纪念日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开展进社区、进机场、进学校等文化交流活动)

地市级(含)以上电视台、电台播放博物馆及活动宣传片、专题节目(次)

5(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争取广播电视宣传机会)

全国性报刊专题介绍博物馆及活动(次)

5(加大向中国民航报等全国性报刊供稿次数)

有针对不同群体观众的讲解词(种)

3(分别针对社会观众、业内观众及青少年)

自助语音导览设备配置涵盖多种外语语种(种)

2(确保中、英文两种外语语种,其他语种适时补充)

 

 

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

完善园区内各类辅助参观及设施使用提示引导标识

对标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国家4A级景区评定标准要求

园区内监控摄像头配置为数字信号、400万像素

公共区域的必要点位全部更新、配备

修订完善现行安保、消防应急预案(百分比)

100

 

 

 

 

附件:
分享到
  • 微信
  • 微博

Copyright@2018 民航博物馆 京ICP备160290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898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首都机场辅路200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