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置顶信息 >> 详情
中国民航报: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纪念两航起义75周年专题展回顾 2025-01-13
    2024年11月6日,“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纪念两航起义75周年专题展”在民航博物馆开幕。展览首次全景式回顾两航起义全过程,是两航起义75年来展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公开展览,也是民航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后举办的首个专题展览。展览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在展览开幕式上,民航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志勇指出,75年前的两航起义以爱党、爱国、爱事业的崇高精神,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民航人。民航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包括两航起义人员在内的一代代民航人拼搏进取、接续奋斗取得的,是两航起义人员和全体民航人的荣光。宋志勇强调,隆重纪念两航起义就是要激励民航广大干部职工为构筑更高水平航空安全、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

  民航博物馆基本情况

“十四五”以来,民航博物馆不断优化征藏体系、创新展览展示、打造社教品牌,积极推行总分馆制,探索行业博物馆发展新模式,已成为宣传民航的窗口、民航科普教育的平台、民航文化建设的阵地。近年来,民航博物馆相继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民航党性教育基地”“中国民航安全教育基地”“中国民航工会劳模和工匠人才宣传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基地”“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馆之城首批科技教育体验基地”等荣誉称号。

  确定展览主题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党原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央航”)12架飞机从香港启德机场结队北飞,胜利抵达北京西郊机场、天津张贵庄机场。两航2000多名员工在香港毅然宣布起义,回到新中国怀抱,史称“两航起义”。两航起义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和新中国民航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新时代民航事业实践中具有现实意义。在两航起义75周年举办展览,传承民航红色基因,把爱国热情转化为保证飞行安全、提升服务品质、深化民航改革、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际行动,奋力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精选重点展品 开展学术交流

  2023年12月底,民航局党组下发《关于征集两航起义75周年专题展览展品的通知》。民航博物馆全面了解行业内外有关两航起义见证物情况,并征集到“中航机航放行印章”“中航飞行员护照”“两航起义北飞随机携带的天文航空六分仪及天文罗盘”“央航移交清册”等重点展品;主动联系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协调争取“周总理签名法币”“方宗惠复员天津背囊”“1949年5月《解放日报》关于上海人民市政府成立报道”等展品,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1950年香港两航员工给毛主席的签名横幅”在民航博物馆首次展出。

  为深入研究两航起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民航局组织召开纪念两航起义75周年研讨会,行业各单位组织论文76篇,民航博物馆、民航大学、飞行学院、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民航二所、广州职院、上海职院、华东局、首都机场集团、中航集团的10名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围绕两航起义的重要意义和历史贡献等作交流发言。

  遵循展览规律 呈现历史瞬间

  展览以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编排内容,分为组织策动、周密筹划、毅然北飞、护产斗争、两航起义的重要意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组织策动”包括国内时局、两航困境、策动起义的前期准备三个单元,主要介绍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国内时局变化和两航向背作用,作出了策动两航起义的决策。第二部分“周密筹划”包括成立起义核心小组、艰难争取、精心技术准备三个单元,主要介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起义核心小组策动两航上层、中层、基层的艰难过程,完成北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三部分“毅然北飞”包括飞回祖国、通电起义两个单元,主要介绍中航、央航12个机组如何在缺乏地面导航及气象保障的困难条件下,全部安全飞回祖国怀抱。第四部分“护产斗争”包括护产、复员、器材内运三个单元,主要介绍通电起义后,在香港的起义员工不畏强暴、流血流汗,进行了3年护产斗争,以及人员复原、器材内运等工作。第五部分主要介绍重要时间节点的两航起义纪念活动、民航发展成就等。

  “组织策动”“周密筹划”“毅然北飞”“护产斗争”四个部分以时间顺序介绍两航起义的过程和结果,第五部分“两航起义的重要意义”强调起义的历史意义、作用和影响。展览以时序为干、以专题为枝,尽力展现两航起义的细节。在展览第二部分单列“港九民航事业职工总会”“单机起义”“两航起义组织领导机构图”三个专题,作为“周密筹划”部分的补充和展览上半部分的总结。

  创新设计形式 提升展览效果

  在展览策划过程中,民航博物馆始终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突出各部分重点内容,确保重要环节不遗漏、重要人物重点介绍。认真总结历次两航展览经验,严格遵循民航局出版发行的《两航起义始末》,注重参考《民航史料通讯》、回忆文章和学术论文等,组织专家研讨展览大纲,为展览献计献策,确保展览主题鲜明、内容严谨、形式丰富。在350平方米的展厅里,展出历史人物170余位、展品110余件、照片120幅、档案32件,运用图片、实物、场景还原、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诠释展览内容,提升展览效果,力求把两航起义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在观众面前。

  以连环画艺术刻画艰难争取。展览最关键和核心的内容就是艰难争取两航上层、中层、基层人员的过程,而两航起义的争取工作全程秘密进行,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任何影像资料。因此,经反复研究,决定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艺术呈现。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属于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策展项目组梳理了争取两航起义中的重要瞬间,从精心绘制的上百幅作品中遴选出9幅画面。在绘制过程中,根据画面上出现人物的性别、年龄等基础信息,参考其所从事职业初步判定着装风格等,确保画面基本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

  再现早期民航机组组成。在展览第三部分“毅然北飞”,首次大画幅展示1949年11月9日全体北飞人员照片。为便于观众了解北飞机组人员组成,展览第二部分介绍了早期飞行机组成员。依据1949年《中航月刊》绘制了中航机组成员图,包含正副驾驶、飞行报务员、领航员、飞行工程师(机械员)和侍应员(空中乘务员),介绍机组成员分工和职责。

  开展航空科普教育。75年前,两航起义的12架飞机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从香港启德机场先后起飞,瞒天过海,在缺乏地面通信导航支持的情况下于空中集结北飞,安全抵达北京、天津。在航空科技尚不发达的20世纪40年代,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展览依据史料,用动态沙盘展示北飞计划航线和实际飞行航线,制作动画短片揭秘北飞飞机导航原理,将北飞过程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两航起义周密的技术准备和北飞过程对今天民航确保“两个绝对安全”、加强民航科普、扩大航空人口仍有继承学习的价值。

  展览结尾部分展出两航起义大事记,对主展线进行补充,帮助观众了解两航起义的更多惊险曲折过程;公布民航博物馆有关两航起义馆藏捐赠榜单,感谢过往所有捐赠者的信任。本次展览精心设计了观展纪念票,同步开展两航起义专题社会教育活动,推出馆藏C-46飞机徽章、飞行帽等文创产品,同观众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

  展览自举办以来,在业内外广受关注,观众络绎不绝。民航局机关、行业内单位、大中小学和社会各界纷纷组织团队前来参观,累计超过2.5万人次观众走进展厅重温两航起义爱国壮举。

  观众在留言簿上写下“缅怀父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次展览办得特别有意义,两航起义前辈的事迹令我动容,我们应该铭记这一伟大的爱国壮举”“当我看到北飞人员的照片墙时,感到身处不同时空的我们被紧紧联系到了一起。他们的赤子之心感人肺腑,他们的功勋将永远铭刻在祖国的蓝天上”“祝愿中国民航越来越好!祝愿民航博物馆越办越好”等深情寄语,表达了民众对两航起义前辈的敬意和对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

博物馆是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民航博物馆已全面开启一流博物馆建设新阶段,主动开展有代表性的航空器藏品征集工作,推动航空器保护活化利用;立足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定位,开展基本陈列改陈工作;广泛普及航空知识,扩大航空人口,以非我莫属的姿态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吸引人的博物馆,打造民航人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传播阵地,助力民航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贡献文博力量。

  

民航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志勇(左二)与两航起义人员、民航局原局长胡逸洲(左三)一同参观展览 严宽 摄

1950年9 月,400多名香港两航员工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献给毛主席的签名横幅(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国民党原中国航空公司全体员工起义宣言及签名册(民航局档案馆馆藏)

北飞飞机如何导航科普动画短片

早期飞行机组成员服装帽徽版面

 

20世纪40年代,中航机航放行印章(原件存于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展览第一部分:组织策动

 

展览第二部分:周密筹划


展览第三部分:毅然北飞

展览第四部分:护产斗争

 

展览第五部分:两航起义的重要意义

  

展览云集了北飞人员的照片,全景呈现12个机组的风貌,在时空交错中绘制出一副不朽的英雄画卷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民航报》2025年1月10日第004版。

附件:
分享到
  • 微信
  • 微博

电话:010-84323666 传真:010-84323600 邮箱:publicservice@caacmuseum.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首都机场辅路民航20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898号 Copyright@2018 民航博物馆 京ICP备160290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