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科普知识>>“讲故事 学科普”线上民航科普活动 >> 详情
“讲故事 学科普”线上民航科普活动 (三)针对新冠肺炎疫情, 你了解机场是如何溯源隐形密切接触者的吗?发表日期: 2023-01-12

  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

  蓝心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在全球大规模地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越大。如何能尽快控制疫情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纷纷采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疫情监测分析和病毒溯源。通过疫情监测和病毒溯源,找到密切接触者可以有效提高疫情的防控能力,因此,关注并努力提升密切接触者跟踪可行性已成为了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卫生健康委的工作人员讲述了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对隐形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的方案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无法通过流调溯源来寻找隐形密切接触人员,在溯源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尤其是在机场、铁路这样封闭而客流量又很大的空间中,溯源花费的时间越长被感染的人员越多,如何快速找到隐形密切接触者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随后,北京首都机场负责疫情防控的负责人,主动的讲述了机场在疫情防控中所面临的困境。首都机场负责人表示,机场中客流量最大的就是航站楼,旅客在上飞机前需要完成值机、安检和登机三个流程。而这三个流程中又存在了一些业务特点,这就导致旅客之间出现交叉感染,增加了旅客被确诊人员传染的可能性,而机场航站楼客流量很大,人员又杂,事后在不影响机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如何定位这些隐形密切接触者是机场疫情防控中的最大难题。例如,值机、安检和登机流程中,旅客需要排队,而队伍移动较为缓慢,旅客在办理这些业务中需要长时间聚集等待。疫情期间,尽管我们加强了管理,让旅客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但还是会出现安全距离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在安检环节,旅客需要摘下口罩进行人脸识别,这个时候如果后面的旅客没有注意到,在1米范围内,那就非常危险了。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今年年初石家庄机场周围村庄在一周多的时间里新增确诊案例172名,经过调查发现此次传染源头是境外输入病毒。今年7月,南京禄口机场在常规的核酸检测中,发现了9名机场保洁员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事后,通过调查发现病毒来源于俄罗斯的一架货机。由于病毒传播速度快,发现时间正值暑期,人员流动量大,导致这条传播链延长到至少365人,外溢至少24个城市。以上两个案例都是由于机场防控不到位,造成境外输入病毒在我国各个城市中大量传播。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用视频分析技术提高机场疫情防控能力,提高事后流调效率。科研人员经过构思并结合自己在视频分析领域的科研基础,利用自身优势,克服了多种困难,最终开发了一套机场隐形密切接触者溯源识别系统,提高了机场的疫情防控能力。目前,机场隐形密切接触者溯源识别系统已经在首都机场集团、广州机场上线使用,今后还会在西南地区11个机场进行上线。

  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仍在进行。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坚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人人需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做好常态化疫情个人防护。针对疫情相关知识以及机场疫情防控部署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下面对此进行详细解答。

  问题1、什么是隐形密切接触者?

  答案1:在介绍隐形密切接触者之前,先要知道密切接触者的概念。

  密切接触者就是指与病毒(包括德尔塔毒株、2019新型冠状病毒等)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的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共同居住者、可能产生气凝胶环境诊疗活动中的医护人员、密闭环境共同就餐或娱乐者、在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探视病例人员,以及其他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如病例的陪护人员、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的照料护理或同行人员、暴露于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密切接触者包括显形密切接触者和隐形密切接触者。显形密切接触者呈显性,利用相关信息可以查找到这类人员,例如:乘坐飞机时,每名旅客都有座位号,可以通过座位号查找到个人身份信息,那么这类人员比较容易追溯。隐形密切接触者呈隐形,没有记录到相关的个人身份信息,例如:在候机楼步行或排队的旅客,在步行或排队等候时没有相应系统记录旅客的个人身份信息,这类人员在追溯时就较为困难。

  问题2、为什么机场的隐形密切接触者的追踪溯源比较困难?

  答案2:因为机场的运行是比较复杂的,机场有大量的旅客、工作人员、货物和车辆,这些都可能是感染源。无论是旅客还是工作人员都有可能接触到感染源,发生交叉感染。此外,机场是一个客流量密集而又封闭的空间,一人感染在防控不到位的情况下短时间内会传染很多人。旅客与旅客之间、旅客与工作人员之间都是陌生人,被感染后不知道与哪些人进行了接触,所以在追踪溯源上较为困难。

  问题3、针对机场疫情防控,民航局制定了什么样的防控策略?

  答案3:随着全球疫情形势变化,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传播力增强,民航局按照更加“精准、科学、有效”的原则,制定了“空中防控力度不减、地面防控措施更严”的防控策略。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细化机场一线工作人员封闭管理措施;加密民航服务保障各类人员核酸检测频次;调整优化机组人员入境隔离和健康监测措施;根据不同工种作业特点,强化员工劳动保护。

  第二,针对境外输入的风险,采取了更加严厉的熔断措施。航空运输作为人口流动和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前沿阵地,是全国疫情防控总体战的重要战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民航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在最大限度防“境外输入”的同时,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和必要的人员往来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积极配合、会同有关部门对入境航空器检疫消杀标准、消杀效果进行评估,为入境后航空运行保障后端的保洁、机务维修、搬运工人等各环节提供更科学的依据,确保风险可控。

  问题4、民航局近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机场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机场的工作人员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案4:《意见》针对机场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控措施包括:严格每日健康监测制度;严格落实防护装备标准;严格落实从事国际业务一线工作人员的闭环管理;坚持一线工作人员全员全程疫苗接种,加密核酸检测频次;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同时,进一步压实机场主体责任,加强对第三方外包单位的监管。

  国际客运保障人员“四指定”,即指定工作人员、指定服务区域、指定休息区域、指定场内交通车。国际货运保障人员“四固定”,即作业人员固定、作业场地固定、生产设备固定、休息区域固定。涉及高风险航班保障的机场还要“两集中”,即相关工作区域集中、相关作业人员居住集中。

  问题5、入境客运航班应有哪些保障措施?

  答案5:

1.为搭载可疑旅客及疫情严重国家/地区入境航班的旅客设置隔离候机区域,提供餐食等基本生活保障。旅客下机时至少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旅客离开隔离候机区域后应对该区域进行预防性清洁消毒。

  2.行李提取处应设立单独行李转盘,避免与其他航班旅客共同等候行李提取,减少人员交叉。

  3.为入境航班机组人员设置专门快捷通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和查验,尽量避免与同机旅客混行。

  4.转运大厅用隔离带将旅客和机组通道分开、分区域等待,或采取分时段入境等方式,避免旅客与机组接触。

  5.入境保障区域工作人员应避免与旅客和其他人员同时混用公共设施,尽量固定工作及上下班路线,避免与为国内旅客提供服务的员工混流。

  6.入境保障区域的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消毒后通过专用通道运输转运。如无法设置专用通道转运,应相对固定路线,错峰转运。

  问题6、机场防控重点区域包括哪些?采用什么措施?

  答案6:旅客集中区包括:值机区、安检区、登机区、中转区、海关区、行李提取区等。

  航站楼衔接区包括:机坪、综合交通等区域。

  其他区域包括:货运区等。

  上述有旅客、工作人员、货物、车辆的区域均属于机场防疫重点区域,目前疫情源头为境外输入,机场对国际客运航班和国际货运航班进行重点防控,在管理上避免出现国际国内航班的工作人员混用的情况。此外,各个区域尤其候机大厅,采取控流疏导措施和预警机制,告知并引导旅客/相关人员保持1米以上距离。   

问题7、为什么会采用视频分析技术辅助机场疫情防控?

  答案7:由于机场各个区域都具有监控摄像头,在追踪确诊人员的路径时,视频技术是还原当时场景的有效手段。此外,疫情防控需要实时监测、实时分析、实时预警,视频分析技术能满足相应的要求。

  问题8、机场的隐形密切接触者溯源识别系统具有哪些功能?

  答案8:系统对视频场景内的旅客及工作人员是否佩戴口罩或佩戴规范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及预警;实现区域内人流量、人员密度、拥挤程度的实时监测及预警;对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及报警;实现人员定位功能。

  问题9、隐形密切接触者溯源识别系统在开发中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答案9:机场视频较为复杂,视频画面由于角度、光线、遮挡、重叠等情况,造成容易“跟丢、找不到”的情况。视频数据格式也不统一,无法获取机场真实的视频资料。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团队只能自己拍摄视频素材进行模拟,最终克服了相应的困难。

  问题10、机场的隐形密切接触者溯源识别系统应用了哪些技术?

  答案10:隐形密切接触者溯源识别系统使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此外还应用了三维拼接技术、模糊识别等视频处理技术等来提高识别精度。

  新技术的使用为机场疫情防控中带来了曙光,使得机场变得更加安全。回看,民航局在2017年提出了建设“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的理念。其中,平安机场是指安全生产基础牢固,安全保障体系完备,安全运行平稳可控的机场;绿色机场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资源集约节约、低碳运行、环境友好的机场;智慧机场是生产要素全面物联,数据共享、协同高效、智能运行的机场;人文机场是秉持以人为本,富有文化底蕴,体现时代精神和当代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机场。隐形密切接触者溯源识别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符合“平安机场、智慧机场”建设的内涵。今年5月中旬以来,国内多地先后发生聚集性疫情,暴露了机场在疫情防控上的不足。为进一步提升西南地区机场疫情防控能力,增加机场疫情防控手段,西南地区管理局决定在辖区内旅客吞吐量达到200万以上的11家机场推行视频分析技术,部署隐形密切接触者溯源识别系统以提升机场疫情防控能力。今后,研究团队还会持续优化系统性能,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为主线,以视频分析新技术的应用为手段,全力保障西南地区11家机场的系统上线工作,提高机场的疫情防控能力和事后流调效率,给旅客提供一个安全、放心、舒适的出行环境。

分享到
  • 微信
  • 微博

Copyright@2018 民航博物馆 京ICP备160290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898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首都机场辅路200号

网站访问量: